參數以及外觀#
外觀#
根據官方提供的參數,主機的尺寸為 126x113x42mm
整機很輕便,要是口袋大點的甚至可以塞口袋裡
參數#
I/O 接口方面
前面板有 CLR CMOS 鍵一個、USB 3.2 Gen 1 10Gbps 三個,其中 Type-A 兩個,Type-C 一個 (支持 DP 視頻輸出,PD 供電,但不支持反向供電)、|| 極為先進的 ||3.5mm TRRS 一個、电源鍵兼狀態指示燈一個
後置有 1Gbps RJ45 一個、USB 3.2 Gen 2 10Gbps Type-A 一個、DP 一個,HDMI 一個、19V DC-IN 一個
在主機內部有 SATA 3.0 一個、PCIe 3.0 x4 M.2 2280 一個、PCIe 2.0 x1 M.2 2230 一個以及 SO-DIMM DDR4 兩個
詳細配置如表
硬體 | 型號 |
---|---|
CPU | AMD Ryzen 7 5800H |
GPU | AMD Radeon Vega 8 / NVIDIA Tesla M40 |
RAM | Gloway DDR4-2666 16G |
硬碟 | Zhitai SC001 Active 1T |
聲卡 | Realtek ALC897 |
有線網卡 | Realtek RTL8168 |
無線網卡 | Intel AX200 |
使用體驗#
做工很棒,拆開機器裡面可以說是賞心悅目,仿佛一個工藝品,比我之前的天鈺 MX5X 好很多
到手之後插上硬碟和記憶體秒開,沒有奇奇怪怪的記憶體相容性問題
很小巧,買個便攜屏可以帶著到處跑
性能的話,將 PBO 三項拉滿並將 Scalar 調整至 10x 後滿載可以短暫的跑上全核 4.1Ghz,但堅持不了幾秒鐘就會降頻到 3.6-3.7Ghz,CPU-Z 的分數變化大概就是從 5950 + 降到 5280+
試了下用來打 CHUNITHM LMN,窗口化遇到特效複雜的地方會掉幀挺嚴重,其他遊戲待測試
BIOS 自由度很高,能開放的基本都開放了,無需使用 UniversalAMDFormBrowser 設置
風扇比較安靜,沒有負載的情況下放在身邊睡覺都 OK,不過滿載噪音還是很大的(畢竟 AMD 祖傳積熱問題)
外接 M40 之後性能有了質的飛躍 ,當然風扇噪音也有了質的飛躍
To do...
總結#
整體的使用體驗還是不錯的,日常辦公寫文章寫程式玩 Gal 完全夠用 (廢話)
現正使用 OCuLink 外接 M40,遊戲性能完全過關了
本文將會隨著我的深入使用持續更新的
此文由 Mix Space 同步更新至 xLog
原始鏈接為 https://rikka.xin/posts/misc/beelink-ser5-max